您好,欢迎来到 德孝泉! 去首页
查看全部
    0 已选0
    0

    我的积分

    0

    优惠券

    已领取的优惠券

    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养老服务

        国际上对于“老龄化社会”的定义是,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%,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%,就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”。若按照这一定义,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。而截止到2018年,我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已经接近2.5亿,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7.9%65岁以上人口超过1.6亿,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.9%

     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的形势下,全社会都应当正视并适应这一现象。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使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,在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开始面临诸如空巢、独居等问题。因此,建立更加丰富、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,也是我国应对老龄化、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,而其中的关键,便是要坚持以老龄人口的需求为导向。

      众所周知,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。例如,年轻人更加偏好公共娱乐等消费型公共服务,而老年人则更加偏好养老医疗等福利型公共服务。要想建立更加全面、更加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,了解老龄人口的需求十分必要。

     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人类的需求层次可以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,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也应当以此为依据。其实,上述四点建议针对的就是老年人前三个层次的需求。无论支持商业养老保险发展、加强养老产品服务质量检测等满足老龄人口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,使其老有所医、老有所养的工作,还是依托社区养老、发展老年旅游、大量培养护理员、社工等能够满足老龄人口社交需求,使其老有所乐的工作,都是从现阶段老龄人口的需求出发,十分具有现实意义。

      当然,在老龄人口的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与社交需求得到满足之后,还需要去关注老龄人口的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。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,在经历了大半辈子的奋斗之后,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生活、工作经验,他们不想被时代所弃,依然渴望得到尊重,并实现自我价值。尤其是那些身体健康、精力充沛的老年人,依然具有为社会服务的部分能力,老年兼职、老年志愿者团队等形式都是他们继续发光发热、实现自身价值的形式,老有所为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。

     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,我国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,只有从现在开始不断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,才能使我国更加从容地面对问题、解决问题。